10月18-20日,“全國濕地生態保護、恢復與管理2019年學術年會”于在鹽城召開。會議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主辦,鹽城師范學院、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自然保護區、南京師范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承辦。本次會議聚焦于濕地生態恢復技術與實踐以及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當今國際熱點問題。前來參會代表共有130余名,分別來自全國高校、研究機構、保護區等50多家單位。會議共安排了4個特邀報告和三個分會場的42個報告。


10月18日晚,在鹽城師范學院師苑賓館會議廳召開濕地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工作會議。會議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師范大學劉紅玉教授主持,共20余名委員參加了本次會議。劉紅玉主任主要就過去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明年換屆工作作了詳細的部署,期間委員們各抒己見,分別介紹了團隊濕地工作進展及對未來專業委員會工作的建議。會議氣氛熱烈,不僅加深了委員們之間的了解,也對今后濕地專業委員會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0月19日,在鹽城師范學院師苑學術報告廳舉行大會開幕儀式及特邀專家大會報告。開幕式由鹽城師范學院陳洪全教授主持,鹽城師范學院校長方忠教授致歡迎辭,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陳浩、南京師范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江勝堯、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師范大學劉紅玉教授致開幕辭。劉紅玉主任強調目前我國濕地破壞問題嚴重,濕地生物多樣性及棲息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濕地修復技術和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她希望參會代表通過本次會議的交流能夠促進濕地科學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產生和發展,推進濕地保護事業更進一步發展。
開幕式后,大會舉行了特邀學術報告。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余興光研究員、魯東大學于君寶教授、首都師范大學資環學院周德明教授和南京林業大學魯長虎教授分別就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基于水文連通性的濕地修復技術、濕地鳥類棲息地的遙感監測和農業活動響應等方面展開報告。大會報告內容精彩而豐富,為參會者提供了拓展視野的機會。專題報告共設立了三個分會場,分別為濕地生態恢復技術與實踐、海岸帶資源和環境合理開發與濕地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與棲息地保護分會場。濕地演變時空監測和水文連通性對濕地恢復的影響是濕地恢復技術主要討論的問題,另外,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其棲息地變遷成為會場又一大討論的熱點?;セ撞葑鳛闉I海濕地外來入侵種,其擴張機制和生態效應研究越來越深入。會后,各位代表參觀考察了鹽城丹頂鶴主題館及其周邊生態恢復區。
本次會議除了以上內容之外,濕地資源與保護專業委員會聯合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自然保護區在鹽城師范學院開展了濕地保護科普宣傳活動。本次濕地科普活動根據鹽城所處的區位特點,在內容上更多地偏重濱海濕地的形成過程,生態系統的特點及其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并結合保護區的保護現狀,介紹了目前江蘇濱海濕地面臨的威脅和挑戰。由于濕地保護工作逐漸深入人心,科普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超出預期。此次科普活動得到在校老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總體而言,通過本次學術會,充分展示了濕地恢復技術及生物保護方面的豐碩成果,促進了交流、增進了友誼,推進了各高校、院所和保護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一次非常成功及有意義的一次學術年會。
濕地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