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背景下, 11月28日-29日,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9年國土空間規劃學術年會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南京大學隆重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王穎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院士為專委會成立與本次大會召開發來親筆賀信,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前校長、南京大學自然資源研究院院長陳駿院士為大會發來開幕致辭。大會還收到來自高校、科研單位和規劃咨詢機構賀信83份。本次大會圍繞“融合與創新”這一主題,探討國土空間規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等90余所高??蒲性核?,以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深圳規劃院、沈陽規劃院、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規劃咨詢機構和企業的專家、學者、科研技術人員與研究生300余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學會副理事長、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濮勵杰教授主持換屆大會
首先,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濮勵杰副理事長主持,舉行了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王捷副秘書長宣讀了學會關于同意成立專委會的通知,濮勵杰副理事長主持完成了專委會主任、副主任、秘書長選舉工作,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成升魁理事長為新當選的專委會主任及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頒發了分支機構登記證書。

學會王捷副秘書長宣讀了學會關于同意成立專委會的通知

成升魁理事長為新成立的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頒發分支機構登記證書
經選舉,一致同意甄峰為主任委員,曹小曙、董曉峰、涂建軍、萬軍、王德、王世福、吳宇哲、于濤方、葉強、虞虎、張敏(按姓氏拼音順序)等11人為副主任委員,其中張敏兼任秘書長,專委會秘書處設在南京大學。

學會領導與分支機構主任、副主任委員合影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9年國土空間規劃學術年會緊隨專委會成立大會之后順利召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敏主持學術年會開幕式。

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敏教授主持學術年會開幕式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濮勵杰教授致歡迎辭。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長成升魁研究員,南京大學自然資源研究院院長陳駿院士(由甄峰教授代為宣讀)、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吉國華教授為大會致開幕辭。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甄峰教授進行專委會的籌備工作介紹與發展設想的報告。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吉國華教授為大會致開幕辭
大會主題報告共有兩節。第一節報告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王德教授主持。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地理資源研究所成升魁研究員首先為大會做了題為“國民營養與糧食安全”的報告。報告從糧食供需的背景視角出發,從新時代新國情、新需求新糧情、呼喚新戰略三個方面為我們綜述了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耕地資源環境效應的基本情況及其地緣分布。在此基礎上,成理事長進一步就重大科學問題進行了探討,指出應改變以犧牲耕地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糧食持續增長的模式,而應該建立以資源環境效應評估為平衡點的糧食供需模式。并建議將糧食生產的耕地資源環境效應納入國家糧食戰略安全保障整體計劃中。

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地理資源研究所成升魁研究員做學術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院士為大會帶來題為“全球視角下國土空間規劃的理念”的報告。報告從6個方面闡釋了空間規劃的基本邏輯:第一邏輯是生命邏輯,強調國家空間規劃體系是防止和解決國家生態災難,實現永續發展的必要和有效手段,是一個生命誕生的維護和生命發育的基本框架條件;第二邏輯是蔓延邏輯,即空間規劃是從城市、到區域到國家空間規劃體系逐漸拓展開去的;第三邏輯是永續邏輯,報告強調經濟、社會、生態是相互轉化互為支撐的,空間規劃的水平在于三個相位活力的搭接水平;第四個邏輯是思維邏輯,強調時間是第一向量,時間維度是規劃和建筑的最大區分。第五個邏輯是腰部邏輯,報告指出自上而下的政府調整和自下而上的市場動力的連接腰部是決定一個空間規劃成功的關鍵;第六個邏輯是閉環邏輯,吳院士指出規劃應該是自成閉環的,空間域變,要留住規劃本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院士做學術報告
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宮鵬教授做了題為“大數據助力國土空間規劃”的主題報告。報告伊始,宮教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計算平臺的全球30m分辨率逐年城市不透水面數據、Landsat光學影像數據等數據準備處理出發,詳細介紹了研究分析與制圖的過程,強調了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重要性。以團隊聯合全國多所高校及機構眾智的中華基本城市土地利用類型制圖的初步成果介紹為例,報告從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研究方法及數據分析幾個方面展開,展示了國內外城市的數據研究成果。最后,宮教授就未來城市擴張預估及城鎮化的土地需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介紹了全球制圖與應用合作伙伴計劃,倡導在GMAP框架下以適當方式實現數據實名開放及合作共享,開展廣泛應用,使大數據更好的助力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

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宮鵬教授做學術報告
第二節主題報告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曹小曙教授主持。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黃賢金教授首先分享了題為《國土空間格局優化與優勢空間功能提升》的報告。報告指出了國土空間在發展、用途、要素及規劃方面的沖突,及其對應的空間優化需求,提出通過“經濟—生態”協同理論方法優化國土空間,指出全球變化影響下的國土開發格局。報告認為人地系統協調應該加強規模、結構、效益合理性,實現發展“有邊”,保護“有界”,管制“有疆”,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黃賢金教授做學術報告
南京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副院長甄峰教授做了題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理論與方法》的報告。報告從建設生態文明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智慧化國土空間規劃的總體思路。報告從國土空間規劃理論基礎、總體思路、技術框架以及實踐應用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國土規劃是自然資源、社會人文、信息技術、空間一體化的框架。報告指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應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礎,以人為本為核心,技術應用和制度創新為支撐,通過多學科交叉合作,實現其不斷完善,體系化創新化發展。

南京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副院長甄峰教授做學術報告
本次大會設置了三個平行分會場,分別就“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實踐創新”三個議題方向展開研討。來自浙江大學的吳宇哲教授、清華大學的于濤方教授、同濟大學的王德教授、北京交通大學的董曉峰教授、西南大學的涂建軍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虞虎副研究員做了分會場特邀報告,來自同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規劃院科研院所及相關單位的14位學者做了分會場報告,從城鄉規劃、資源管理、生態環境、GIS技術等不同學科視角,就國土空間規劃新理念、新范式、新方法、新技術進行了充分展示和交流。
會議閉幕式上,甄峰教授對2019年國土空間規劃學術年會進行學術總結,并將年會會旗移交與下一屆學術年會舉辦單位同濟大學。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王德教授就舉辦單位情況和下屆年會設想發表講話。

甄峰教授向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王德教授移交年會會旗
學術年會之后,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委員們就專業委員會發展目標、思路及未來工作計劃進行探討部署。
本次大會的召開,社會反響熱烈,規??涨?。大會緊扣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需求,與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等國家重要發展理念與決策部署息息相關。大會期間,專家學者們針對國土空間規劃理論創新與體系建構,國土空間規劃方法、技術、管理與政策創新等關鍵問題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的學術探討。在主題報告、和平行會議等各個環節中,代表們進行了高質量學術交流。
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國家空間發展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保障。國土空間規劃研究與實踐對科學部署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具有重大意義。本次大會作為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的大會,和首次國土空間規劃學術年會,匯聚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啟了中國國土空間規劃研究與實踐的新征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將為多學科、多領域專家學者提供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國土空間規劃學術年會的召開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大會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南京大學主辦,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承辦,南京大學華智全球治理研究院、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及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多家單位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