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中科院地理資源研究所雷梅研究員走進東升實驗小學,舉辦了一堂精彩的科普知識講座。

雷梅以“土從哪里來”為主題,通過大量圖片和資料,從土壤形成、土中所含物質、水土流失三大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了“土”背后鮮為人知的一面,使學生們不僅對“土”有了獨特的認識,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了雷梅老師的科普講座,在場的師生深感耳目一新,開闊眼界,大受啟發,整場科普講座高潮迭起,掌聲不斷。

講座中,她采取講演與互動結合的方式,近距離為同學們講解,同學們在寓教于樂的學習中徜徉,吮吸著知識的雨露,還了解到了關于“土”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所不曾知道的知識。當講到:土壤也像人一樣會"受傷",如果把有毒的東西埋在土壤里,土壤就會把這些有毒的物質傳染給樹木和莊稼,讓樹木枯萎,讓莊稼染毒,更嚴重的是,如果人類吃了有毒的莊稼和果實,我們也會中毒。有的同學聽著聽著,竟感動的熱淚盈眶,愛護土壤的種子不由得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講座中,同學們對她提出的問題也十分感興趣,紛紛踴躍舉手回答,收獲頗多。講座結束后,同學們仍不肯離去,興致勃勃地圍在雷老師身邊,她再一次激勵同學們要熱愛科學,愛護環境,好好學習,勵志成才!

此次講座讓同學們零距離目睹了科學家的風采,為在校師生提供了拓寬知識面、提高科學素養的機會,同時對學生科學意識的樹立,愛護環境意識的培養起到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