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29日,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衡水市人民政府和亞洲園林協會聯合主辦的“衡水湖保護與發展”院士專家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環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建筑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河北大學、英國 Arup(奧雅納)、衡水學院等單位的院士和專家學者,以及衡水市政府副市長王世昆、市政協副主席韓克儉和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氣象局、冀州區政府、濱湖新區管委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共計70余位代表,圍繞“衡水湖保護與發展”主題開展了熱烈的研討與交流。會議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沈鐳研究員主持。

研討會會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名譽理事長孫鴻烈,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科技委副主任李廷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孫九林,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北大學教授印象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吳豐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科技委常務副主任李秉仁,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家彬,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紅玉,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馮長春,亞洲園林協會副秘書長兼宜居住區分會會長、園冶杯組委會執行主席王脩珺出席了研討會。

孫鴻烈院士

李廷棟院士

錢易院士

孫九林院士

印象初院士

吳豐昌院士

沈鐳研究員

林家彬研究員

劉紅玉教授

王世昆副市長
首先,衡水市政府王世昆副市長介紹了衡水市基本概況和本次調研的科技需求。衡水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是雄安新區正南方的第一個設區市,是大運河文化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大儒之鄉、生態湖城”的美譽,是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市。衡水得名取自“風水衡存、水路通達”之義,她古老而又年輕,純樸而又華美,體現著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這里交通區位優越,東出西聯、南下北上、四通八達,被費孝通先生譽為“黃金十字交叉處”。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實施,特別是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衡水作為雄安新區交通“南大門”、產業“新腹地”、生活“近郊區”、環境“后花園”的地位日益凸顯,正以無可替代的綜合優勢,成為京津冀城市群中宜居宜游、創新創業的璀璨明珠。衡水湖具有生態的稀缺性、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的典型性三個顯著特點,是華北平原單體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擁有水域、草甸、沼澤、林地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衡水市對衡水湖國家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濕地建設高度重視,希望通過此次專題調研和研討提高社會各界對衡水湖生態系統保護的重視,期待各位院士專家為建設美麗衡水湖獻計獻策。
之后,由衡水市濱湖新區管委會和衡水市環保局分別介紹了衡水湖的保護和邢鋼搬遷對衡水湖的影響情況。衡水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面積75平方公里,是華北最大的城中湖,是華北地區唯一的內陸淡水湖保護區及許多珍貴鳥類繁殖棲息地。邢臺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轉型升級改造項目擬將邢鋼搬遷至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新的廠址距離衡水湖18公里,且位于衡水湖上游地區,可能對衡水湖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
會上沈鐳研究員介紹了其課題組就衡水湖生態保護問題的前期調研工作,認為衡水湖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但衡水湖的生態系統非常敏感和復雜,面臨著亟待保護的重大緊迫問題,特別是邢鋼搬遷新址可能對衡水湖獨特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未來急需圍繞衡水湖的保護與發展若干重大問題開展科學論證和深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和具體措施。
院士專家們就衡水湖的保護和邢鋼搬遷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孫鴻烈院士指出,衡水湖的保護不僅僅是衡水湖本身的問題,要對整個海河流域進行系統保護,衡水湖是非常珍貴的生態資源,希望地方政府能夠重視衡水湖生態系統和濕地的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好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
29日上午,與會專家赴衡水湖自然保護區等地進行實地考察。

院士專家對衡水湖進行現場考察
會議還邀請到了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中國經濟導報、中新社、騰訊新聞、城市導報、上??萍紙?、上海東方財經、大燕網、長城網、中國產經新聞報、財新周刊、中國日報網、人民政協報、國際在線等15家媒體參加。